上海学生
一位大学英语老师的“大白话“:不同城市的孩子,表现还真不一样!
花友@牛小仔是一位现在南京高校任职的大学英语老师,之前在上海的一所大学任教。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们打交道多年,在这些孩子们身上,她发现学生的“地域特征”明显: 比如,上海学生头脑活;北京学生爱交朋友;江苏学生很有想法;而新疆学生颜值高、特别有个人魅力 … 此外,她也观察到,什么样的学生进入大学后更可能成功?
很有意思的观察,很轻松感性的分享,谢谢@牛小仔的大学老师“一线大白话”! ...
本文由花友@牛小仔发布于小花生写作计划
研究生毕业以后,我在上海和南京的高校都工作过,感触很多,今天就来谈谈我个人总结的一个有趣现象:不同城市的孩子在大学里的表现。
当然,以下内容只是我这些年来的观察所得,并未经过科学统计,有些认识可能过于主观,欢迎各位指正。
在之前工作的那所上海高校里,不论什么专业,上海本地学生占比都在一半以上,他们总体上英语基础很好,尤其是口语基础(我教公共英语)。
记得有个跟我很熟的外地学生,课后跟我说:“我每次一上口语课就很焦虑,周围那些上海同学又能讲,词汇量也那么大,他们说的很多单词我都不知道。”
其实这个孩子来自一个特别洋气的北方大城市,还是这个城市的重点高中毕业的。但和上海学生比起来,还是有些差距。
此外,上海学生的思想很活,在选择课外活动和考证书方面更趋向实用主义。当时,上海中高级口译证书的考试在就业市场上特别有用,几乎每个班有一大半学生都会参加这个考试,为了通过考试,他们愿意花很多时间来准备。
他们愿意亲近老师,不存在“怕老师”的心理。他们甚至敢于挑战老师的权威——曾经有学生下课以后,嬉皮笑脸地掏出一份测试题,说要测测我的词汇量。
他们甚至会在写评教意见的小条子上,对老师的穿着打扮品头论足,比如:
“老师你今天这个发型不好看,把头发披下来更好。”
“老师你不要穿那双黄色的鞋子,有点土。”
“老师你的时尚品味有待提高。”
也是让人哭笑不得…
再来说说现在这个南京高校里上海学生的表现。其实在这个学校我接触的上海学生真的不多,不超过十个吧,大概是因为上海学生大部分都留在本地了。
即便这样,我也发现他们和我之前教的学生一样:口语好、思想活,愿意主动找老师聊天。
但是也都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学习不够踏实、拼写和语法基本功不扎实(尤其男生)。
印象很深刻的是上学期教过的一个男生。他在课堂上总是一副没睡醒的样子,态度也不是很端正,课上提问他,倒是都回答得很不错,口语和词汇的基础尤其好,但书面考试和作文作文就不如口语那么漂亮了,拼写错误一大堆。
期末之前的一次小测验没过关,我让他来我办公室重考,才知道他是上海某个还不错的高中毕业的。
当时我心里暗笑:果然是典型的上海娃。当然由此我也知道了,大部分来南京读大学的上海娃不如留在上海的成绩好。
从教过的这些上海学生身上,我深深地感到:在基础教育阶段,魔都的英语教育确实甩其他城市一大截,相应地,学生在各方面的视野也更加开阔。
上海“学生”胡歌
北京学生
帝都的孩子接触得不多,接触过的基本都是大家印象中北京人的样子:大方开朗,爱交朋友,爱参加社团。
十几年前教过的一个北京学生,是我教学生涯中印象最深刻、保持联系最久的三个学生之一。
他是班长,也是班级的开心果。课堂上的冷场时刻(提问时间)都是他来救场。其实他的英语基础很不好,所以他的回答大部分时候都是错的。但他一点都不尴尬,下次还是照样抢着回答问题。
可能就因为他的这种大气,他在大学期间一直担任了四年班长,据说还都是同学们选出来的,这在大学里是很少见的。
但是除了这些优点以外,考到外地来的北京学生似乎成绩都不出色,可能成绩好的都留在北京上大学了吧。
北京boy张一山
南京、苏州学生
把这两个城市的学生放一块说,是因为这两个城市从经济发展和教育多元化两方面来说都是江苏省的前两位,在学生表现方面也有很多共性。
之前在上海时,这两地学生的光芒都被盖住了,没有给我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大致的感觉就是没有上海本地娃那么活络,偏文静些,但英语基础也不差。
现在南京这所高校里,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基本都是这两地的学生了。除了英语成绩比较好以外,他们的见识比较广,对我拓展的课外内容也不觉得陌生。他们的口语能力也相对来说更好些,在做小组活动的时候,他们往往会被同组同学推选上台做演讲。
这些孩子跟北京上海的孩子比起来,虽然内敛一些,但内心也是很有想法的,自己认准的事情就一定要做到。
南京外国语学校毕业的奶茶妹妹
比如一个有趣的现象是,最近几年教过的几个南京、苏州学生,都在大二或大三时出国了,可能是受到了高中同学出国风气的影响。其中有个女生在出国前夕,大胆地在朋友圈宣布出柜了,实在是勇气可嘉。
这些学生的表现,也从侧面反映了南京、苏州逐年升温的英语热和出国热。
新疆学生
要说哪个地方的学生最让我感到意外和惊喜,那就是新疆的娃,他们的优点可真不少。
现在南京这所高校里有不少来自新疆的汉族学生。在我印象当中,来自西部的学生可能在见识和言谈举止方面都不及东部大城市的孩子。
这种刻板印象来自于我读研期间在新疆一所师范院校的半年支教经历。当时的学生衣着朴素、生活朴素、见识有限。
然而现在学校里这些新疆的汉族学生打破了我的成见。
曾经教过的班上,吸引我眼球的帅哥美女学生中好些都是新疆人,有乌鲁木齐的、有伊宁的、还有和田的。
“新疆娃”李亚鹏
他们开朗健谈,不惧怕课堂发言,课后爱找老师聊天;他们广交朋友,擅长社交,跟同学相处都很融洽;他们颜值都比较高,发型穿着和北上广的学生一样时尚潮流。
当然,和大城市的学生比起来,他们唯一的弱势就是英语基础稍微差了点,但总体差距并不大。
为什么这些孩子和我当年在新疆教过的学生如此不同?也许这和家长的培养目标、经济实力、家庭背景都有密切相关。
除了上面讨论的这几个地方,其他一些城市的孩子其实也有些很突出的特点,只是样本太少,还不足以得出较为可靠的结论。
当然,不管是来自大城市,还是来自小乡村,这些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对我们这些小学生的家长还是很有借鉴和启发意义的。
一、内在驱动力的巨大作用
大学严进宽出的机制,让很多原先被逼着学习的孩子失去了动力,迷失了方向,严重的甚至会丧失继续学下去的能力。
四五年前教过的一个学生就是这样的典型例子。大一刚入学时,他每次上课都坐在第一排,认真听讲记笔记,在我心目中他就是个爱学习的好孩子。
到了大一下学期,他不坐在第一排了,也不爱发言了,常常显得无精打采,时不时还会旷课。
为此,我找他谈了一次话,问他为何有这样的变化。他回答说自己迷上了打游戏。我鼓励了他一番,但并不对他的状态好转抱有太大希望,只是不要恶化就好。
果然大二以后他越来越沉迷游戏,一个学期里只在开学第一节课出现,连期末考试都没参加,必然的结果就是挂科。
到了大二下学期,班上同学说他被退学了,原因是挂科。
这个孩子虽然是个极端的案例,但大学里沉迷游戏、网购或者各种电视剧的学生不在少数,如果没有强大的内驱力和自控力,很多人都会失去方向感,浑浑噩噩地度过宝贵的四年。
那些内驱力强大的孩子又是怎样的呢?他们有目标、有动力,愿意在有意义的事情上花费时间。
比如上面提到的大学期间出国的学生。为了通过语言考试,他们抓紧一切时间看书做题背单词,他们的QQ空间或者朋友圈里的内容都是今天学了哪些,离考试还有多少天,而不是王者荣耀打到多少级的截屏图。最终这些努力的孩子都如愿申请到了理想的学校。
二、兴趣爱好广泛的各种好处
如果孩子本身就具备一些才艺或者兴趣爱好,到了大学里可以得到充分发展。有乐器特长就参加乐团,有表演天赋就参加剧团,有语言天赋就学习第二外语。
这些活动对于大学生来说好处多多:他们业余时间有事可做,不至于沉迷游戏和网购;他们为演出进行排练、为学语言做各种练习,锻炼了能力、打磨了意志;他们在社团里能结交到志同道合的新朋友,交友圈也拓展了。
如果没有什么兴趣爱好,甚至阅读的习惯都没有养成,那么业余时间可能就只能王者荣耀了。
此外,学习习惯、性格特征、见识多少等等因素,也对学生在大学里的表现起很重要的作用,对将来的就业甚至生活,产生的影响会更大。
我想,我观察到的这些来自不同城市孩子的特点,既有外在原因,比如学校的教育水平、所在城市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氛围等,但起关键作用的还是家庭教育。孩子人生的前十八年里,家长的自身素养、教育方法、规划路线等等,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孩子在大学四年里,到底是成长还是退步…
相信你自己在读书时也遇见过全国各路同学,你的感受是否和作者一样?欢迎来说说你的见闻 ...
你的故事:小花生“一线大白话”专栏持续征集中,欢迎来小花生网(www.xiaohuasheng.cn)分享你在工作、爱好中的独特经验和感悟!如被微信选用,会有特别感谢!也欢迎加编辑微信(linzi1939)询问交流…
点击阅读原文,可以和作者直接交流 ...
相关阅读:
欢迎参加小花生2017年暑假”晒书房“活动:
感谢订阅 “小花生网”
和你分享世界上先进的教育资源和方法
周一:英文原版新书开团
周二:话说思维和方法
周三:怎么阅读,怎么学英语
周四、五:教育思考和实践
周六、日:美好生活画报、热点讨论